文言文童趣, 今天给大家分享文言文童趣知识,也会讲解文言文童趣摘录。如果你碰巧解决了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现在就开始吧!
《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童趣》原文翻译摘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抒情回忆录,叙事散文。在撰写本文时,作者已46岁。
以下是我整理的童趣文言文翻译原文,欢迎参考!
儿童的兴趣
小时候能睁大眼睛看太阳,对秋天观察入微。当我看到一个小东西时,我必须仔细检查它的质地,所以我有时会在事物之外寻找乐趣。
夏天蚊子变雷,私下打算让一群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心要则千百,欲则鹤。抬头看看,项强。蚊子留在素帐中,许喷烟,使其朝烟飞去,使其状如青云中的白鹤,果如云中的仙鹤,其乐融融。
我常常蹲伏在土墙的凹凸处,花台上的草丛里,使之与平台齐平;仔细看,以灌木丛为森林,以虫蚁为猛兽,以凸土砾石为丘陵,以凹土为山谷,徜徉其中,心安理得。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昆虫在草丛中打架,我看的时候,正打得热火朝天。突然,山上来了一个妖怪,从树上掉下来,造了一只蛤蟆。我的舌头吐了出来,两个虫子吞了下去。我当时年轻,陷入了沉思,但我很惊讶。上帝决定抓青蛙,鞭打几十只,把它们赶出医院。
翻译
当我回忆起孩子的时候,我可以睁开眼睛看着太阳,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最细微的东西。当我看到一个微小的东西时,我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质地,所以我常常会有超越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偷偷把它们比作空中飞翔的仙鹤。我心里这么想,几百只蚊子真的变成了仙鹤;我抬头看着他们,脖子都僵硬了。我在帐篷里留了几只蚊子,用烟慢慢喷。
让它们飞起来,对着烟雾尖叫。我把它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听起来真的像是青云鹤鸣。我开心地为这一幕鼓掌。
我经常在土墙不平的地方,在花坛杂草丛生的地方跪下来,这样我就可以和花坛平齐,用心观察。我把草看作森林,把昆虫和蚂蚁看作野兽,把土块突出的部分看作小山,把凹陷的部分看作山谷,我在其中玩耍。
感觉很安心很舒服。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子在草丛里打架,我蹲下来观察它们。我非常感兴趣。突然,一个巨大的家伙从山上过来,压倒了树。原来是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吃了。我当时很小,而且很投入。
忍不住‘啊’的一声惊呼。当他安顿下来后,他抓住了蟾蜍,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另一个院子里。
给…作注解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砾:土块。
31.壑(h):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
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数十:几十。
41.驱:驱赶。
42.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童趣文言文的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
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
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砾:土块。
31.壑(h):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
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数十:几十。
41.驱:驱赶。
42.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拓展阅读】
作品鉴赏
这篇散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开篇点明主旨,突出“物外之趣”。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
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三十二字,行文简洁可见。
第二段至篇末为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浮想联翩,道出审美情趣。先写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又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人了迷。
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在二、三两段中,作者还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处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
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在虫斗一节中,作者在入神之际,不料被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将两兽吞人腹中。待作者清醒之时,才发现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蛤蟆。他懊恨之极,用鞭子抽打癞蛤蟆。
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时已经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而这些“物外之趣”对大人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可这却是孩子们把他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成人大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结果,
这使我们联想到孩子们“过家家”、视布娃娃为子、以纸盒子做屋的场面和乐趣,那么“我”视蚊为鹤、以草木为林,当然是真实可信的了,而且还能从中领略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启发我们进一步开发儿童的天性,培养发展他们的智力。
名家点评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动物表演史》 :“其中关于生活趣味的描写,常常因其朴实、平易而倍加动人。对于热爱生命的人来说,甚至连令人憎恶的蚊子,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古今异义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
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为官员出谋划策的人)。此后情况不明。
文言文童趣原文和翻译 原文
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原文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
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
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l )鸟鸣。
24.为之:因此。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以……为……:把……比作……。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8.兴:兴致。
29.盖:原来
30.虾(h)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1.方:正。
32.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3.之:代词,它指虾蟆。
34.驱:驱赶。
35.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6.果:果真
37.林:森林
38.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9.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1.观蚊如鹤: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驱赶蛤蟆: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本文的成语: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都能看清楚。也形容人很精明,能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又高又大的东西。比喻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
夏蚊成雷(形容蚊子很多。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通假字
1.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 虾蟆:蛤蟆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察: 明察秋毫〔看〕 必细察其文理〔观察〕
神: 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思想〕
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为: 项为之强〔因为.而.〕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这样〕 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
古今异义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
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眼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
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
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
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
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沈复《童趣》 文言文翻译大家看的懂沈复《童趣》 这篇文言文吗?下面我整理了沈复《童趣》 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沈复《童趣》 文言文翻译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 来看,
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
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
(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
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l )鸟鸣。
24.为之:因此。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以……为……:把……比作……。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8.兴:兴致。
29.盖:原来
30.虾(h)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1.方:正。
32.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3.之:代词,它指虾蟆。
34.驱:驱赶。
35.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6.果:果真
37.林:森林
38.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9.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1.观蚊如鹤: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驱赶蛤蟆: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本文的成语: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都能看清楚。也形容人很精明,能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又高又大的东西。比喻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
夏蚊成雷(形容蚊子很多。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通假字1.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 虾蟆:蛤蟆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察: 明察秋毫〔看〕 必细察其文理〔观察〕
神: 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思想〕
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为: 项为之强〔因为.而.〕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这样〕 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
古今异义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文言文《童趣》 的意思《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
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童趣文言文赏析 《童趣》 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章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物外之趣。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童趣文言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
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文章主旨】
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而得到的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主旨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文章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 之《闲情记趣》 ,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
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童趣文言文赏析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
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
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
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
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表现手法
观察仔细、想象奇特。文中很注意观察的描写,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这样的观察,实际上是“观”与“察”同时进行的。
“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
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而这里的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
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
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
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关于文言文童趣和文言文童趣节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是否对您有用?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言文童趣,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童趣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